BIM+智能型全站儀
施工測量是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包括施工控制網的建立、建筑物的放樣、施工期間的變形觀測和竣工測量等內容。近年來,外觀造型復雜的超大、超高建筑日益增多,測量放樣主要使用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簡稱全站儀)。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全站儀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智能型全站儀由馬達驅動,在相關應用程序控制下,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可自動完成多個目標的識別、照準與測量,且在無反射棱鏡的情況下可對一般目標直接測距。
BIM與智能型全站儀集成應用,是通過對軟件、硬件進行整合,將BIM模型帶入施工現場,利用模型中的三維空間坐標數據驅動智能型全站儀進行測量。二者集成應用,將現場測繪所得的實際建造結構信息與模型中的數據進行對比,核對現場施工環境與BIM模型之間的偏差,為機電、精裝、幕墻等專業的深化設計提供依據。同時,基于智能型全站儀高效精確的放樣定位功能,結合施工現場軸線網、控制點及標高控制線,可高效快速地將設計成果在施工現場進行標定,實現精確的施工放樣,并為施工人員提供更加準確直觀的施工指導。此外,基于智能型全站儀精確的現場數據采集功能,在施工完成后對現場實物進行實測實量,通過對實測數據與設計數據進行對比,檢查施工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與傳統放樣方法相比,BIM與智能型全站儀集成放樣,精度可控制在3毫米以內,而一般建筑施工要求的精度在1~2厘米,遠超傳統施工精度。傳統放樣最少要兩人操作,BIM與智能型全站儀集成放樣,一人一天可完成幾百個點的精確定位,效率是傳統方法的6~7倍。
目前,國外已有很多企業在施工中將BIM與智能型全站儀集成應用進行測量放樣,而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只有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9號線、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和北京望京SOHO等少數項目應用。未來,二者集成應用將與云技術進一步結合,使移動終端與云端的數據實現雙向同步;還將與項目質量管控進一步融合,使質量控制和模型修正無縫融入原有工作流程,進一步提升BIM應用價值。
BIM+GIS
地理信息系統是用于管理地理空間分布數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以直觀的地理圖形方式獲取、存儲、管理、計算、分析和顯示與地球表面位置相關的各種數據,英文縮寫為GIS。BIM與GIS集成應用,是通過數據集成、系統集成或應用集成來實現的,可在BIM應用中集成GIS,也可以在GIS應用中集成BIM,或是BIM與GIS深度集成,以發揮各自優勢,拓展應用領域。目前,二者集成在城市規劃、城市交通分析、城市微環境分析、市政管網管理、住宅小區規劃、數字防災、既有建筑改造等諸多領域有所應用,與各自單獨應用相比,在建模質量、分析精度、決策效率、成本控制水平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
BIM與GIS集成應用,可提高長線工程和大規模區域性工程的管理能力。BIM的應用對象往往是單個建筑物,利用GIS宏觀尺度上的功能,可將BIM的應用范圍擴展到道路、鐵路、隧道、水電、港口等工程領域。如,邢汾高速公路項目開展BIM與GIS集成應用,實現了基于GIS的全線宏觀管理、基于BIM的標段管理以及橋隧精細管理相結合的多層次施工管理。
BIM與GIS集成應用,可增強大規模公共設施的管理能力。現階段,BIM應用主要集中在設計、施工階段,而二者集成應用可解決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及基礎設施的BIM運維管理,將BIM應用延伸到運維階段。如,昆明新機場項目將二者集成應用,成功開發了機場航站樓運維管理系統,實現了航站樓物業、機電、流程、庫存、報修與巡檢等日常運維管理和信息動態查詢。
BIM與GIS集成應用,還可以拓寬和優化各自的應用功能。導航是GIS應用的一個重要功能,但僅限于室外。二者集成應用,不僅可以將GIS的導航功能拓展到室內,還可以優化GIS已有的功能。如利用BIM模型對室內信息的精細描述,可以保證在發生火災時室內逃生路徑是最合理的,而不再只是路徑最短。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基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BIM與GIS集成應用,將改變二者的應用模式,向著網絡服務的方向發展。當前,BIM和GIS不約而同地開始融合云計算這項新技術,分別出現了“云BIM”和“云GIS”的概念,云計算的引入將使BIM和GIS的數據存儲方式發生改變,數據量級也將得到提升,其應用也會得到跨越式發展。
BIM+3D掃描
3D掃描是集光、機、電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主要用于對物體空間外形、結構及色彩進行掃描,以獲得物體表面的空間坐標,具有測量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等優點,且其測量結果可直接與多種軟件接口。3D激光掃描技術又被稱為實景復制技術,采用高速激光掃描測量的方法,可大面積高分辨率地快速獲取被測量對象表面的3D坐標數據,為快速建立物體的3D影像模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3D激光掃描技術可有效完整地記錄工程現場復雜的情況,通過與設計模型進行對比,直觀地反映出現場真實的施工情況,為工程檢驗等工作帶來巨大幫助。同時,針對一些古建類建筑,3D激光掃描技術可快速準確地形成電子化記錄,形成數字化存檔信息,方便后續的修繕改造等工作。此外,對于現場難以修改的施工現狀,可通過3D激光掃描技術得到現場真實信息,為其量身定做裝飾構件等材料。BIM與3D掃描集成,是將BIM模型與所對應的3D掃描模型進行對比、轉化和協調,達到輔助工程質量檢查、快速建模、減少返工的目的,可解決很多傳統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
BIM與3D激光掃描技術的集成,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建筑施工領域,在施工質量檢測、輔助實際工程量統計、鋼結構預拼裝等方面體現出較大價值。如,將施工現場的3D激光掃描結果與BIM模型進行對比,可檢查現場施工情況與模型、圖紙的差別,協助發現現場施工中的問題,這在傳統方式下需要工作人員拿著圖紙、皮尺在現場檢查,費時又費力。
再如,針對土方開挖工程中較難統計測算土方工程量的問題,可在開挖完成后對現場基坑進行3D激光掃描,基于點云數據進行3D建模,再利用BIM軟件快速測算實際模型體積,并計算現場基坑的實際挖掘土方量。此外,通過與設計模型進行對比,還可以直觀了解基坑挖掘質量等其他信息。
上海中心大廈項目引入大空間3D激光掃描技術,通過獲取復雜的現場環境及空間目標的3D立體信息,快速重構目標的3D模型及線、面、體、空間等各種帶有3D坐標的數據,再現客觀事物真實的形態特性。同時,將依據點云建立的3D模型與原設計模型進行對比,檢查現場施工情況,并通過采集現場真實的管線及龍骨數據建立模型,作為后期裝飾等專業深化設計的基礎。BIM與3D掃描技術的集成應用,不僅提高了該項目的施工質量檢查效率和準確性,也為裝飾等專業深化設計提供了依據。
BIM+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也稱作虛擬環境或虛擬真實環境,是一種三維環境技術,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傳感與測量技術、仿真技術、微電子技術等為一體,借此產生逼真的視、聽、觸、力等三維感覺環境,形成一種虛擬世界。虛擬現實技術是人們運用計算機對復雜數據進行的可視化操作,與傳統的人機界面以及流行的視窗操作相比,虛擬現實在技術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BIM技術的理念是建立涵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信息庫,并實現各個階段、不同專業之間基于模型的信息集成和共享。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主要內容包括虛擬場景構建、施工進度模擬、復雜局部施工方案模擬、施工成本模擬、多維模型信息聯合模擬以及交互式場景漫游,目的是應用BIM信息庫,輔助虛擬現實技術更好地在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應用。
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可提高模擬的真實性。傳統的二維、三維表達方式,只能傳遞建筑物單一尺度的部分信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展示一棟活生生的虛擬建筑物,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且,可以將任意相關信息整合到已建立的虛擬場景中,進行多維模型信息聯合模擬。可以實時、任意視角查看各種信息與模型的關系,指導設計、施工,輔助監理、監測人員開展相關工作。
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可有效支持項目成本管控。據不完全統計,一個工程項目大約有30%的施工過程需要返工、60%的勞動力資源被浪費、10%的材料被損失浪費。不難推算,在龐大的建筑施工行業中每年約有萬億元的資金流失。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通過模擬工程項目的建造過程,在實際施工前即可確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減少或避免設計中存在的大多數錯誤;可以方便地分析出施工工序的合理性,生成對應的采購計劃和財務分析費用列表,高效地優化施工方案;還可以提前發現設計和施工中的問題,對設計、預算、進度等屬性及時更新,并保證獲得數據信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二者集成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減少建筑施工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低效、浪費和返工現象,大大縮短項目計劃和預算編制的時間,提高計劃和預算的準確性。
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可有效提升工程質量。在施工之前,將施工過程在計算機上進行三維仿真演示,可以提前發現并避免在實際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如管線碰撞、構件安裝等,以便指導施工和制訂最佳施工方案,從整體上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確保工程質量,消除安全隱患,并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與時間耗費。
BIM與虛擬現實技術集成應用,可提高模擬工作中的可交互性。在虛擬的三維場景中,可以實時地切換不同的施工方案,在同一個觀察點或同一個觀察序列中感受不同的施工過程,有助于比較不同施工方案的優勢與不足,以確定最佳施工方案。同時,還可以對某個特定的局部進行修改,并實時地與修改前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此外,還可以直接觀察整個施工過程的三維虛擬環境,快速查看到不合理或者錯誤之處,避免施工過程中的返工。
虛擬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領域的應用將是一個必然趨勢,在未來的設計、施工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必將推動我國建筑施工行業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BIM+3D打印
3D打印技術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是以三維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逐層打印或粉末熔鑄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綜合了數字建模技術、機電控制技術、信息技術、材料科學與化學等方面的前沿技術。
BIM與3D打印的集成應用,主要是在設計階段利用3D打印機將BIM模型微縮打印出來,供方案展示、審查和進行模擬分析;在建造階段采用3D打印機直接將BIM模型打印成實體構件和整體建筑,部分替代傳統施工工藝來建造建筑。BIM與3D打印的集成應用,可謂兩種革命性技術的結合,為建筑從設計方案到實物的過程開辟了一條“高速公路”,也為復雜構件的加工制作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案。目前,BIM與3D打印技術集成應用有三種模式:基于BIM的整體建筑3D打印、基于BIM和3D打印制作復雜構件、基于BIM和3D打印的施工方案實物模型展示。
基于BIM的整體建筑3D打印。應用BIM進行建筑設計,將設計模型交付專用3D打印機,打印出整體建筑物。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房屋,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作業過程基本不產生揚塵和建筑垃圾,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工藝,在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方面較傳統工藝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基于BIM和3D打印制作復雜構件。傳統工藝制作復雜構件,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精度和美觀度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偏差。而3D打印機由計算機操控,只要有數據支撐,便可將任何復雜的異型構件快速、精確地制造出來。BIM與3D打印技術集成進行復雜構件制作,不再需要復雜的工藝、措施和模具,只需將構件的BIM模型發送到3D打印機,短時間內即可將復雜構件打印出來,縮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成本,且精度非常高,可以保障復雜異型構件幾何尺寸的準確性和實體質量。
基于BIM和3D打印的施工方案實物模型展示。用3D打印制作的施工方案微縮模型,可以輔助施工人員更為直觀地理解方案內容,攜帶、展示不需要依賴計算機或其他硬件設備,還可以360度全視角觀察,克服了打印3D圖片和三維視頻角度單一的缺點。
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現階段BIM與3D打印技術集成存在的許多技術問題將會得到解決,3D打印機和打印材料價格也會趨于合理,應用成本下降也會擴大3D打印技術的應用范圍,提高施工行業的自動化水平。雖然在普通民用建筑大批量生產的效率和經濟性方面,3D打印建筑較工業化預制生產沒有優勢,但在個性化、小數量的建筑上,3D打印的優勢非常明顯。隨著個性化定制建筑市場的興起,3D打印建筑在這一領域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