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1年工作總結
201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起步年。一年來,在省民政廳、省科協、省住建廳及上級學會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會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本著“以學術交流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原則,在學術交流、科技咨詢、技術培訓、新技術推廣、科學普及、組織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加強學會建設、提升為社會服務能力。
(一)總結過去,布置今年工作。
一是年初全面部署工作任務。元月14日學會召開了第十屆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會議由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學會理事長李德炳主持。參加會議的副理事長有:徐武建、梁曉群、張俊勇、張柏青、梁鳴、田要成、徐禮華、汪稔、王乾坤、王愛勛等。武漢建筑設計院副院長李波,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科技部副經理鄭利及學會秘書處全體人員列席了會議。會上,首先由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曉群匯報了學會2010年的工作。過去的一年,在新一屆理事會的帶領下,各分會、專業委員會在加強學會建設、開展學術交流、組織學術活動、開展普及教育、辦好刊物網絡、提供技術咨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也找出了存在的差距。王云泉副秘書長按照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對學會2011年工作要點作了匯報。在新的一年里,學會要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創新交流方式,突出學術研究重點,提高學術交流質量;要圍繞城鎮化建設、節能減排、綠色建筑等方面開展原創生態科普宣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讓科技惠及于民;要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舉辦高層次論壇,組織國內外考察,技術獎項申報,進一步增強學會凝聚力;更好地發揮學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最后,李德炳理事長肯定了大家的意見,要求對2011年工作要點進一步補充完善。各位理事長根據分工把今年工作安排好;學會六十周年紀念活動要抓緊籌備。特別指出,學會凝聚了全省規劃、勘測、建筑、設計及施工等方面人才,要充分地將這個人才智力優勢整合起來,將湖北設計產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頂尖設計人才,擔負起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責任和使命。
二是進一步落實理事長工作會議的要求。2月25日,學會十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議在武昌召開。由省住建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徐武建主持,副理事長梁曉群等45名常務理事參加,各分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秘書)列席,到會共71人。會議聽取了常務理事對2010年工作的意見及2011年工作建議。大家認為,2011年工作要抓住重點,既要有連續性,更要創新意識;進一步加強對環境治理的調研,在大建設時期對建筑垃圾的處理要引起重視;高鐵及建筑設計是我省的亮點,要加大宣傳力度;綠色建筑要因地制宜,凸顯出地域特色;要整合建筑設計行業,發揮優勢,把我省建筑設計行業做強做大。徐武建副理事長在會議小結時,充分肯定了學會2010年的工作成績,并要求學會秘書處和各分會、專委會要加強與地方學會的聯系,聯合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學會工作,要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發揮我省建筑業方面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低碳建筑和綠色建筑;大力推廣實用技術,加強對環境的治理和生態的保護,加強對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的研討,促進城鎮化的發展。
(二)實行明確分工,完成人事調整。
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專題對理事長、副理事長分工進行了研究,有利于加強對各分會、專委會以及學會日常工作的指導。
學會第十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秘書長人事變動的議案。學會秘書長由住建廳勘察設計與科技處處長、學會副秘書長王云泉擔任,副理事長梁曉群不再兼任秘書長。
(三)加強學會組織建設。
今年我會會員單位進一步得到發展,北京冠馳陽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10個單位發展為我會新的單位會員。今年發展的單位會員都是從事新能源生產和經營的企業,這反映我會近幾年不斷重視新能源開發和應用,重視產學研,加大發展企業為單位會員的新特點和趨勢。
(四)參與“治庸問責”活動,促進作風改變。
(五)開展年中總結、推進全年工作
二、舉辦學術活動,促進學術交流。
一年來,學會積極組織和舉辦各類學術交流,專家考察,技術講座等活動。結合我省實際,對城鎮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大中型土木工程設計及建造、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綠色建筑與可再生能源應用方面進行探討與交流。今年舉辦各類學術交流活動53次,參加交流人數有3543人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開展城鎮規劃技術交流。
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于4月28日在武漢新大地酒店召開年會暨城際鐵路沿線“一站一城”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研討會。會議由省住建廳村鎮處副處長邱實主持,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黃光碧、省建筑設計院院長、村鎮建設專委會主任委員高俊普、聯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苗欣,武漢大學教授趙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耿紅等31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對《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沿線“一站一城”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一站一城——段店鎮生態新城概念性規劃》進行研討。城際鐵路將促進和加速我省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使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
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積極組織參與省內重大規劃設計與咨詢。配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湖北省城鎮化與城鎮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并承擔了支撐體系規劃的編制;受省住建廳委托參與編制了《湖北省城鎮基礎設施投資估算指標(試行)工作;協助省住建廳編寫《湖北江漢流域綜合開發規劃》中城鎮發展規劃的內容;組織專家開展《城鄉用地生態適應性評估》和《城鄉用地空間優化》課題研究;參與省住建廳主持的城市規劃、村鎮規劃技術咨詢和評審工作。專委會還配合掛靠單位選派規劃技術人員開展援疆工作,并對當地規劃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規劃設計和管理水平。組織省內規劃技術人員參加以《中國特色城鎮化專題研究》為主題的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年會。《湖北省城鎮化質量評價實證研究》等9篇文章在大會上宣讀并選入論文集。
(二)組織開展施工與工程管理技術交流。
施工技術專業委員會于3月25日在深圳利用專委員換屆的契機,組織參會的35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施工現場考察。先后考察了“深圳證券交易中心”、“深圳機場T3航站樓”、“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萬科行政中心”等工程項目施工現場。聽取了工程介紹、交流了現代化綜合施工采用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結合工程進行現場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具體、實際、印象深刻,特別是對中小施工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開闊了眼界,受到大家一致贊許。
湖北省工建總公司分會結合施工的需要,組織專家編寫了《行車使用載荷分配技術吊裝超重設備的施工工法》和《電纜線路差動保護投運前的一次通流試驗工法》,并被評為湖北省級工法。6月1-3日分會選派10名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由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舉辦的《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10)技術宣貫班》。促進施工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建筑工程管理分會4月28-30日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舉辦了“面向可持續建設的工程管理”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7月,在“浙商大廈”施工現場組織了關于“地下連續墻基礎施工管理”技術交流會,40多名技術人員參加了這次活動。9月27日,在“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項目”工地舉辦了關于網架施工管理的現場技術交流會,共30多人參加。
(三)組織開展綠色建筑和新能源應用技術交流。
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3月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成立籌備會議。該專委員積極參與各種籌備工作為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的發展出謀劃策。10月,由專委會主任委員饒剛帶領10多名委員赴南京參加“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學術論壇”大會。相互交流綠色建筑技術應用與實施經驗、促進了聯盟各兄弟省市的相互了解。11月,專委會組織我省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和專委會部分委員,參加了住建部在江蘇鎮江舉辦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培訓班。這次培訓,使我省綠色建筑管理人員、評價標識專家、技術人員以及部分施工企業對全國綠色建筑發展情況更加了解,更加透徹的理解現行行業標準,為我省綠色建筑的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1月,該專委會配合省住建廳組織召開了我省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首次評審會。此次會議邀請了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馬欣佰博士、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曾捷高工、清華城市規劃設計院杜曉剛副教授以及我省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專家對武漢航天首府1-4#樓(共計17.2萬m2)進行了評審。經評審該項獲得綠色建筑設計一星。這次評審會標志著我省綠色建筑一二星級標識評價工作正式展開。
太陽能建筑應用專業委員會于5月21日和12月2日在瑞豐時代大酒店分別召開了工作學術交流會。省住建廳勘察設計與科技處處長、秘書長王云泉,戴劍鋒調研員應邀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專委會主任委員袁旭東主持。會上,要求會員單位積極參加省住建廳開展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方案競賽活動。王云泉秘書長對競賽活動提出了要求,希望設計單位和太陽能企業要積極參加這次競賽活動,要結合湖北的實際,設計方案要創新、優化、實用。戴劍鋒調研員針對全省建筑節能檢查的情況強調:目前太陽能產業正處在加速發展的階段,一些小型企業因不了解技術應用方式或者在選題上應用不當而無法成功起到示范效果。太陽能應用的發展要有節能數據,盡可能減少能耗,有些地市的做法很好,值得學習和推廣。會議通過并成立了湖北省太陽能產業聯盟,與該專業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與全國太陽能產業聯盟及外省太陽能產業組織的交流。這次方案競賽,專委會有三個成員單位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兩次會議共有60多人參加。
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多次組織會員單位參加《2011年第三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2011年中國分布能源國際研討會》、《水源熱泵系統回灌技術交流與工程應用研討會》、《2011年全國熱泵技術年會暨技術創新與行業發展高層論壇》等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我省《2011年湖北地源熱泵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武漢地區地下水源熱泵技術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地下水源熱泵回灌技術體系建造》、《技術和市場齊抓,推廣與監管并重——談地源熱泵行業發展之路》、《我國地源熱泵工程應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多篇論文在會上進行了交流。主任委員陳焰華以《技術和市場齊抓,推廣與監管并重——談地源熱泵行業發展之路》為題接受了《地源熱泵》雜志和中國地源熱泵網的專訪。通過一系列學術交流,使廣大技術人員對能源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有進一步了解,從而推動了我省地源熱泵在建筑中的應用與推廣。
(四)組織開展暖通空調,熱能動力技術交流。
暖通空調專業委員會于4月29日在明珠豪生大酒店舉辦了廣州日立冷機產品推介會,武漢各大設計院與高校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專委會主任委員符永正、副主任委員馬友才等專家與日立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了互動交流,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廣泛的探討。11月2日,專委會協助華中科技大學舉辦的《第四屆制冷空調研究生年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來自武漢各大高校的暖通空調與制冷專業教師與研究生2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會上,武漢建筑設計院總工、我會地源熱泵專委會主任委員、教授級高工陳焰華對我國地源熱泵發展歷史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獲得與會人員一至好評。
熱能動力專業委員會于10月8-10日主任委員組織會員單位技術人員赴太原參加《2011年全國熱能動力學術年會》,該專委會有2篇論文被會議收錄編入論文集。會上,專委會主任委員蔣修英當選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熱能動力分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1月16-17日暖通空調專委會、熱能動力專委會與湖北省制冷學會空調熱泵專委會、武漢土木學會暖通空調專委會聯合舉辦《2011年湖北省暖通空調制冷及熱能動力學術年會》。來自武漢各大設計院和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教授及相關企業的代表3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專家們交流學術論文、科研成果、實用技術、最新產品。同時也展示了暖通空調、制冷、熱能動力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并突顯出安全、節能、環保的特點。
(五)組織開展工程勘察、市政建設技術交流。
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7月在河北省張家口召開了2011年中南情報站、湖北省“三社團”年會,來自湖北省、廣西自治區等30余家勘察、設計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代表6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大家交流論文、互通情報、探討技術、暢談經驗。會議還特邀了張蘇民、梁金國勘察大師等專家作了專題學術報告。
市政工程專業委員會于6月3日舉辦了《湖泊底泥疏浚處理技術介紹會》,由武漢路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介紹了湖泊底泥疏浚處理技術的特點和應用情況。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市政總公司、漢陽市政集團等單位40多人參加了會議。10月15日在武漢市政工程設計院舉辦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技術交流會》,會議邀請了美國加州公路局易漢文博士就城市發展交流問題進行了專題報告,詳細介紹了美國交通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方法與程序,系統闡述了美國城市交通模型的建設思路與技巧。并與參會技術人員進行現場交流,使大家對先進國家城市發展中交通建設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40余人參加了會議。年底,專委會在武漢舉辦了《瀝青路面超薄磨耗層應用技術交流會》。上海龍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介紹了這項技術的創新以及應用情況。相關會員單位技術人員共72人參加。
(六)組織開展建筑電氣、城市燃氣技術交流。
建筑電氣專業委員會長期堅持與全國建筑電氣專業學術組織聯系與溝通,擴大該專委會在國內專業技術領域的影響。如中國建筑學會電氣分會、全國建筑電氣技術交流與協作情報網、全國智能建筑技術情報網等組織,并擔任這些組織中的理事(其中副理事長一名)。該專委會2011年多次組織會員單位開展學術交流活動。5月在漢口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辦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學術報告會,2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韓國專家介紹了智能照明控制技術的特點,為建筑物進一步節能降耗提供了新的技術。6月在晴川假日酒店舉辦了“柔性防火電纜技術研討會”,200多人參加會議。柔性防火電纜的技術性能與使用特點為提高建筑物的消防水平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11月,在中南建筑院舉辦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系統專項技術研討會”,參加人數100余人。美國愛默生公司專家介紹這項技術和產品,為我們建設高效、節能在數據中心提供技術支撐。12月2日,在武漢碧桂園度假酒店舉辦“2011年建筑電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各設計單位電氣技術人員近300人參加會議,歷時2天,20家電氣創業公司出席了會議。會議特邀國內知名建筑電氣專家溫伯銀與任元會分別作了題為《超高層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與《綠色照明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技術講座和學術報告。會上還宣讀了優秀學術論文。共征集論文40篇,出版《建筑電氣設計與研究》論文集,參會電氣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產品。使設計人員進一步了解國內外電氣新技術、新產品的動態和發展趨勢,為設計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城市燃氣專業委員會2011年針對燃氣管道安裝存在問題組織學習國內先進安裝技術,請專家交流新型管道技術。重點對行業安全管理進行研討,對高壓管道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預警,引起燃氣企業在應用中重視。并對行業燃氣管線設施出地防腐問題進行研討和交流。6月9-30日專委會受省住建廳委托、組織專家參與全省燃氣安全專項檢查,對燃氣項目各個環節進行安全評價和工程驗收,確保工程的質量和供氣安全。
(七)組織開展建筑給排水、電算應用技術交流。
建筑給排水專業委員會組織會員參加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4月15日舉辦了一次新材料介紹“鋼塑復合管的技術交流會”,與會人員60多人。鋼塑復合管是一種環保、安全性價比高的新型給水管道,使設計人員有了新的了解并在設計中多了一種選擇。4月28日在楚園飯店邀請意大利澤尼特武漢公司交流“地下室污水提升一體化裝置技術”,80余人參加。 5月3日-6月2日,組織設計人員參加在上海舉辦的《2011年中國建筑給排水技術高峰論壇》,了解國內外新技術的發展。專委會2011年多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5月15日組織26名設計人員參觀考察了綠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玻璃鋼化類池的生產車間,增強了推廣新產品的信心。8月19日在洪山賓館舉辦“泰科消防技術交流會”100多人參加會議。
長江水利委員會分會,7月組織分會成員舉辦了“建筑防水技術及其應用”的學術報告,20多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
電算應用專業委員,在工程電算應用和理論研究方面作了進一步探索和研討,分別邀請了解放軍理工大學王明詳教授、澳大利亞的皮友林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謝禮立教授到武漢理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就目前國內的土木工程的電算方法及工程應用前景和未來電算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探討。
(八)組織開展工程結構及加固技術交流。
工程結構專業委員會元月13日邀請清華大學土木工
江漢石油土木建筑分會9月24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國西安國際建筑科技大會”,11月9日組織參加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三次學術會議”并交流了學術成果、拓寬了交流空間。4月13日組織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參加了“中聯重科杯第二屆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并獲得三等獎。
(九)組織出國考察,學習先進理念和技術。
江漢石油土木建分會組織會員19人赴日本考察現代建筑。先后考察了日本東京國際會議中心、狹山池博物館等12個大型建筑,充分體現了日本現代建筑的風格和特點。現代建筑如何與環境呼應協調、如何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間,通過考察增長了見聞,拓寬了設計思想,更新了設計理論,受益頗深。
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組織從事綠色建筑研究的學者隨同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一起赴新加坡參加“2011年國際綠色建筑大會”,通過出國考察學習,把國外新知識新理論新應用引入湖北,促進我省綠色建筑的發展。
長江水利委員會分會組織在美國學習人員,回國后交流在國外學習體會,介紹國際的領先技術,先進理念和發展趨勢。
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于10月10-20日組織規劃人員赴歐州對芬蘭、瑞典、挪威、丹麥進行城市建設考察。了解這些國家的城鎮化建設、城市規劃以及城市建設狀況,特別是城市生態環保與節能減排的先進做法。
(十)組織開展省際之間和高校的學術交流。
8月6-7日,我會一行21人赴河南鄭州參加“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土木建筑學術年會”。年會由河南、陜西、湖北、山西、新疆等五省區土木建筑學會聯合主辦。中西部地區土木建筑學術團體共同舉辦學術年會,是為中西部地區土木建筑領域專家、學者和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搭建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建設安全、讓生活更美好。”首屆年會共收到論文163篇,我會推薦論文14篇,其中獲一等獎2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7篇。4位作者分別在大會宣讀了論文。
(十一)武漢土木建筑學會組織工程實地考察。
三、開展學會活動,增強學會影響力和凝聚力
(一)參與編制標準規范工法。
城市燃氣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參與《全國燃氣管理條例》條文解釋的編制工作。參加審定《湖北省燃氣場站安全檢查指南》地方標準。組織專家開展湖北省《建筑燃氣安全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滾壓管螺紋標準》的編制工作。
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組織勘察專家對湖北省地方標準《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42-159-2004)進行修編。編委會有業界資深專家50多人參加,修編后新規程將更具先進性、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結構加固專業委員會積極組織武漢大學、武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市抗震辦公室等單位加快《纖維片材加固砌體結構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即將完成該規程的審批稿。
建筑給排水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參與《加強型旋流器特殊單位管排水系統技術規程》和《給水系統減壓閥應用技術規程》國家標準的審查。
(二)開展技術培訓。
湖北省工建總公司分會于3月13日舉辦《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 50430-2007)培訓班,50余人參加。這次培訓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術與管理人員對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為企業實行雙標認證奠定基礎。10月20日-21日在省質量技術監督培訓中心進行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38人參加這次培訓。11月8日,邀請武漢大學教授左亞文作題為《文化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講座,共86人參加。此次培訓,使企業管理人員了解文化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相關性及重要性,提高了企業管理員的管理意識和水平。11月19日,分會組織造價從業人員參加
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赴襄陽市,為當地建筑行業管理部門、建筑設計單位、建筑施工圖審查等單位開展綠色建筑知識培訓。讓綠色建筑的知識不僅只停留在概念上,在建筑設計的源頭,施工圖審查及施工全過程都充分植入和體現綠色建筑的相關要素,使我省的綠色建筑因地制宜持續發展。
城市燃氣專業委員會組織會員參加《全國燃氣管理條例》的宣貫工作,并舉辦《湖北省燃氣場站安全檢查導則》的宣貫、學習、開展輔導和培訓工作,參加培訓的有300人左右。
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選派專家參與編印《湖北省綠色建筑技術指南》和《湖北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指南》,并為全省《綠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培訓班講課。普及建筑節能專業知識,推進再生能源的應用工作。
東風汽車公司分會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合舉辦駐東風公司施工企業消防、質量、安全培訓班。重點學習《消防法》、《湖北消防管理條例》、《東風汽車建筑市場安全管理規定》,并聘請十堰市建筑管理處安全站專家針對市場安全進行現場授課。為進一步加強東風公司建筑市場管理起到促進作用,受到150多名學員的好評。
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8月初舉辦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巖土工程師”專題培訓講座,邀請張蘇民勘察大師為廣大工程勘察人員講課,其內容精彩豐富,使大家對如何做一名有社會責任感、專業知識精通的合格巖土工程師的認識有了全面的理解,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9—10月,配合省注冊辦為舉辦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師培訓。
武漢土木建筑學會村鎮建設專委會采取多種方式對武漢七個城郊區村鎮的領導干部就村鎮規劃、舊城改造、園林綠化管理與施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共有500余人參加了學習。環衛專委會5月舉辦了簡易垃圾場治理、垃圾焚燒技術及垃圾焚燒污染檢測技術交流培訓,邀請了瑞典國家環境科學研究院朗厄能集團的資深專家前來授課并進行現場實地考察。
四、積極參與科技周和科普公益活動。
受省住建廳委托,5月14日我會協同省建設科技發展中心組織參加了由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舉辦的2011年科技活動周,省直科技惠民服務日活動。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圍繞環境保護,低碳經濟防震減災等知識。省住建廳展位主要宣傳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和低碳經濟,展示建筑節能的綠色建筑的科普知識,弘揚科學經濟傳播科學理念,受到群眾的廣泛稱贊。
武漢土木建筑學會風景園林專委會聯合長江日報社發起“添綠武漢,我為身邊添綠蔭”和“認養身邊一棵樹”活動。印刷《家庭養花手冊》1萬多冊,《盆景養護手冊》8000冊和《插花藝術及花木病蟲害防治手冊》8000冊,贈送七個中心城區100多個社區市民。學會還與武漢市環境保護局聯合舉辦了“保護地球母親,爭做藍色環保小衛士”等大型環保公益活動。
五、辦好刊物網絡,建立交流和信息平臺。
《華中建筑》雜志社完成了省新聞出版局的《期刊出版許可證》等各種證件的年檢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調整了相應的期刊欄目,改進了版式設計,采用全彩印刷提高刊物檔次,力爭將《華中建筑》辦成為建筑行業內的精品。今年《華中建筑》機構用戶總數升到3713個,較2008年增加了427個,增長率為11.5%。5月份被湖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授予“十佳先進集體”的稱號。
《土工基礎》于2011年4月在中科院武漢力學研究所召開了雜志創刊30周年紀念會,并完成了新一屆編委會委員的人選。回顧了《土工基礎》30年來發展的過程和成功的經驗。編委們的建言獻策,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刊物要為基層服務,結合工程實例,解決實際問題。《土工基礎》全年出版6期共發行9000冊。
《中華建設》雜志社編輯出版了12期。為實現雜志“前瞻性、可讀性”的目標,加強了編輯辦量,調整了編輯思路,重點抓了“熱點聚焦”和“新聞追蹤”稿件的組織。為打造雜志新形象,在提高版式設計質量的同時,不惜增加印刷成本,提高雜志容量。在去年每期100頁的基礎上增加到200頁。
工程勘察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中南勘察》2期和《中南勘察簡訊》3期。及時反映勘察技術經驗、科研情報成果、科學管理以及國內外勘察技術動態,促進行業技術進步。
工程管理分會發行內部刊物《工程管理》第六期,收到稿件43篇,發行200余冊
《湖北土建》期刊出版4期正刊,另出版1期“建筑電氣設計與研究”為主題專刊。共發行4500冊,學會《簡訊》出版5期,其中第3期為綠色建筑專集共發行4000冊。
六、學會與省工程建設專家委員會協同完成的工作。
學會秘書處與省工程建設專家委員會秘書處長期以來合署辦公。2011年,學會協同省工程專家委員會,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配合省住建廳組織專家對建設科技成果及新產品進行審查鑒定45項,其中《舊城區大跨度公路橋頂推與輔道橋梁改造施工技術》等科技成果14項,《膨脹玻化微珠保溫隔熱外墻保溫系列》等31項產品鑒定。
組織專家開展施工工法關鍵技術評審、產品論證、技術咨詢、深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審查等109項。其中,完成了對“中空prc內模金屬網水泥隔墻施工工法”等21項工法關鍵技術的評審;對“太陽能集中集熱、集中供熱熱水系統”等5項產品論證;對“石首市急救中心初步設計”等34項工程進行技術咨詢;對“宜昌恒大綠洲首期項目邊坡支護工程設計方案等49個深基坑工程支護設計方案進行審查。
組織開展2011年度全省施工圖調審工作。對全省34個施工圖審查機構已通過審查的45項施工圖進行了調審,其中居住建筑工程30項,市政工程15項。
受上級學會和主管部門的委托,對有關全國性獎項的評選工作進行初審及推薦工作。對天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華中曙光軟件園(二期)》、《交通銀行華中金融服務中心》工程申報魯班獎組織專家進行了設計評審。
完成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工作;根據新頒發的國家標準,組織專家開展《湖北省施工圖節能設計說明示范文本》修編工作。
按照省住建廳的要求,給相關專家發《市政公用設施抗震設防專項論證技術要點》(地下工程篇及城鎮橋梁工程篇)。
配合省建設科技發展中心,開展《湖北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方案競賽》活動。
2011年我會在理事會的帶領下,在各分會、專委會,地方學會及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廣大會員的期待和新時期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如少數專委會開展活動少,缺乏生機和活力;對會員單位活動情況深入了解不夠,學會的自我發展能力還不夠強;分會、專業委員會及地方學會發展不平衡等等,這些問題有待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在新的一年里,我會將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城鎮化建設、改善民生,為我省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