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專家討論畫面
評審專家認真評閱作品
榮獲一等獎的作品
2009年10月24日,在長江荊州寶塔灣河段,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為救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荊江壯歌,感動了中國。為改善寶塔灣河段的環境,通過建筑和景觀等形式記錄巨大的災難,緬懷英雄,警鐘長鳴,并通過設計有效的設施對求援者及時地施以援手,2009年11月,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攜手江漢石油土建分會、《華中建筑》雜志社舉辦“非常景觀——兼具警示與援救作用的長江寶塔河段臨江公園景觀設計”。設計競賽通知在我會網站和《華中建筑》發布后得到各方積極響應,截止2010年4月15日,共征集到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華僑大學、長江大學等20多所高校的32幅作品。
2010年5月22日,競賽組委會邀請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湯羽揚教授、湖北省土木建筑學會蔡汝元教授、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詹慶明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黃建軍和萬艷華教授、《華中建筑》雜志社俞紅主編、長江大學城建學院鄭輯宏高工及荊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秦振芝院長、荊州市長江河道局黃厚斌局長擔任評審專家,對競賽作品進行評獎。為保證評選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專家組成員親臨長江寶塔灣河段,對其地形、水文等特征進行了實地考察,對32幅作品進行了詳細了解,在確定 12幅入圍作品后,在復審中又經過討論研究,最終確定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由華僑大學選送的以“圓石、沙灘、燈塔、生命解讀”為主題的“10•24”紀念園設計作品榮獲一等獎;東南大學和長江大學選送的三幅作品獲二等獎,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選送的四幅作品獲三等獎,其余作品獲優勝獎,此次活動的部分獲獎作品將在《華中建筑》上刊登。
評審活動結束后,蔡汝元教授感慨地說:“本次競賽主題定位很好,將建筑與紀念融為一體,將設計理念與所學知識相融合,體現了追思與教育并重,同時也激發了設計者濃厚的創作熱情,很有意義”,蔡汝元教授代表評審專家組為此次活動題詞:“弘揚民族文化,推動文明建設”。
評審活動期間,詹慶明教授、萬艷華教授還為長江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學子帶來《基于激光搖桿技術的古建保護研究》、《山水文化與山水審美》兩場學術報告。